工程師創業手冊,終於集結成書了

從大约二年前開始寫創業相關的文章和經營這個部落格,反應真得比我預期的熱烈很多很多,感覺很棒。我也藉由了這個平台,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創業家,互相學習,我其實非常喜歡做這個事。不過最近幾個月因為白天的工作煩重,又常常要出國,雖然還有不少東西想寫,無奈目前實在抽不出時間,好在因為我是計畫性寫作,目前的文章其實结構已經完整,前後有呼應,我稍微編輯-下,就把整個完整成一本書了,共有三百多頁,二十幾萬字,内容應該相當豐富了,足够讓新手創業家從準備到執行你的創業大夢,有ㄧ些方法可以參考,避免不必要的錯誤,除了工具書的部分外,我也重覆強調心志的重要,希望能幫助你更接近成功。

雖然字數很多,可是我覺得内容仍很不足,例如收購清算過程,上市櫃準備等章節,我都還未完成,只好等下集再加了。

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廣泛流傳,所以我决定用電子書的方式,放在這裡無料讓大家下載,歡迎你分享,轉載,但請遵守著作權法,不要修改抄襲,或使用為自己的獲利工具。免費不代表這不是我的心血,我只是選擇用這種方式回饋社會,請你理解。

我希望能看到你讀完這本書的心得分享,我更希望能看到它带给你的幫助,如果你有空,不管公開或私下寄Email給我,我都會如獲寶物般滿足和珍藏,比稿費有價值一百倍。另外倉促成書,錯誤難免,也麻煩你發現錯字或錯誤,不吝指正,好讓我繼續re-fine這本書。

好了,就這樣。

Thanks

Sean

Startup 2.0工程師創業手冊 v5

創業公司管理 – 經理人的五項要素

我在”你的生意到底是什麼?” 一章中,提到孫子兵法説的兵者五事,”道、天、地、將、法”,做為檢視你的創業idea是否會成功的五個檢查check list。同樣的方法,我也要借用另一個大兵法家,吳起的吳子兵法,”論將” 所用的

理、備、果、戒、約

做為創業過程中,創辨人經理人對於自己要求的五項要素check list。

凡人論將,常觀於勇。勇之於將,乃數分之一爾。夫勇者必輕合,輕合而不知利,未可也。故將之所慎者五:一曰理,二曰備,三曰果,四曰戒,五曰約。理者,治眾如治寡;備者,出門如見敵;果者,臨敵不懷生;戒者,雖克如始戰;約者,法令省而不煩。受命而不辭,敵破而後言返,將之禮也。故出師之日,有死之榮,無生之辱。

理是管理的理字,創業過程裡,你無時無刻不在管理,管理你的員工,合夥人,客户,投資人,董事會,股東;管理你的産品,市埸,專案;管理你的時間,通路,資源,和資金。

所以所謂的管理,是在特定的環境下,特定的資源條件下,在變與不變的對應中,對人”、”事”、”時”、”地”、”物”的計劃、組織、領導和控制,以便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,進而達到平衡的循環状態之過程。

大公司是成功的小公司變成的,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別,只是規模大小的不同,問題的種類和複雜度,大公司會發生的問題,小公司一樣會發生,所以這裡説治衆如治寡。也有意涵是要能管理好一個小的新創公司,將來才能管理一個大的公司。

管理也可以是由” 料,機,人,法,環” 五項可能變因,來確保事情的順利進行。”料”是原物料,”機” 是生産的機器,”人” 是參與生產的人,” 法” 是做事的方法,” 環” 是生產一切相關的環境因素。雖然字面上看起來比較應用在生產製造業,其實不管是軟體開發,網路服務業等公司,也可以把上面這五項對應到公司營運上,道理是相通的,在管理上用這五項條件來檢視執行力和成效,你也可以把每一次遇到的問題,用這五項變因來分類整理,找出你公司裡最大的問題所在。

備是準備的備,凡事有準備,我一直講新創公司經理人要think of the best, 但prepare for the worst。也就是吳起説的,出門如見敵。我們也常聽到人説,機會是留给準備好的人。随時要有應變的準備,例如被好朋友背叛,客户毁约,被騙上當,惡性競爭,司法迫害,天然災害等等,你都要有一套SOP,加強存活的能力。

在不變的部分裡,我在創業前的五項準備要點裡説,”團隊,市埸,産品,商業計畫,資金募集” 這五項要點,就是要你完成必要的準備,才能面對創業艱難的挑戰。在創業後,因為有變的部分,你也要時時刻刻修改和管理這五項準備,随時準備面臨最壞的狀况。

果是果敢的果,果者,臨敵不懷生,就是説果敢的人,在戰場上不愛惜自己的生命,喻指英勇殺敵,奮不顧身。這也是我對你説的,The power of will,如果你真心想要一件事情成,是你的true love,你就會想盡各種方法,用盡所有力氣,讓它成功。這也要靠堅強的心志意志力,這是勇氣,也是動機

果也是果斷的果,果斷者,是我在Decisiveness決斷力一章中所說明的體現,所以説”用兵之害,猶豫最大,三軍之災,生於狐疑”,議而不決,瞻前顧後,拖延寶貴的時間,問題無法解決,敵人不能打敗,部屬不能進展,公司不會成功。

創業是一個0和1的遊戲,不是成功,就是失敗,没有中間區域的。就算有好的開始,面對困難,輕易地彎曲你的背脊,不能堅持,必敗。

戒是戒慎恐懼的戒,所以説雖克如始戰,雖然打赢了數戰,也要拿出當時打第一埸仗的精神和企圖心,面對接下來的每一埸挑戰。不要因志得意滿而輕敵,創業的熱情和精神,更不可以熄滅。

戒也是警戒的戒,居安思危,時時懷疑,不要輕易信任别人,這些也是我在警覺力(Alertness)一章強調的,也是Andrew Grove說的”Only the Paranoid survive”。 不要只想著好的一面,想要成,就要多了解和思考負面的力量,知道好與壞的關係,也要想辨法比人家早知道,多一些反應時間。

約是簡約的約,有簡單加上節約的意思,所以法令省而不煩,講得就是簡單,能簡單就不要複雜;能少就不要多;能用一張投影片説完,就不要長篇大論;能用數字就不要用形容詞説明;能用一個KPI管理,就不要用一大堆指標來measure;能用一句廣告詞説明特色,絕對比一群名模更有説服力。

我們說簡單才會有力,複雜會讓力量分散。Steve Jobs帶領的Apple時代,就是把簡單Simple這個概念,做到極致。

所謂節約,就是別人要吃大餐才能活,你只要一塊大餅就可以了,自然可以撐比較久,勝算也比較大。別人要花一仟萬來做一個創業公司,你只要五佰萬就可以做到一樣的效果,成功率就是別人的兩倍,請見本章說明。另外千萬別忘了,現金流是公司的命根子,管理現金流,勤儉持家,創業自然較易成功。

成功之路

我希望藉由吳起的論將五項要點,回顧也索引我在這一年來寫的各項創業管理要點,做一個小小的總結。我也要用Bryce Courtenay説的,“Winning is a state of mind that embraces everything you do.” (要贏是一個態度,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這個),共勉之。

創業公司管理 – 學會分享

創業的目的

創業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是改變命運,追求財富自主,還是為了吐一口氣。尤其是當苦盡甘來,嘗盡飲水冷暖,夜深人靜時,你是否已有答案。一般來說,目的和你創業的動機息息相關,當然每一個人也都應該還有自己的理由,不過我希望,除了上述目的外,分享你的成就,回饋給社會,照顧弱勢,保護我們的地球,也能在你功成名就後,成為創業的目的之一。

不過,分享是實的東西,主要包含金錢和資源,這些是實力。純粹有心,但有心無力,還是不能有實效,其實和空口說白話還是一樣的。想要回饋社會,幫助別人,没有實力,還是空談。

那麼這樣説起來,想要分享成就,似乎要等到創業成功之後,才有資格做吧?那倒也不是的,你的公司要成功,在過程中也要懂得分享,和員工分享,和夥伴分享,和客户分享,讓能够幫助公司成功的人,都能有所得,有所利,大家的利益都是讓公司成功,公司自然比較容易成功。你才可能有實力,來幫助你想要幫助的人和事。

有付出,又會分享,才能有所得。

和員工分享

對新創公司團隊而言,最大的分享,就是一起完成夢想的成就感(sense of achievement),和未來公司成功後財富上的獲得。新創公司員工不同於一般公司員工,除了正常薪水和奬金外,熱血和熱情也是一項重要的激勵要素。創辨人如果能真心誠意對待員工就像夥伴一樣,分享經營上的想法,也許是困難,開誠佈公,一起討論做法,甚至一起做決策,讓員工參與,學習,成長。成就感是一種感覺,親身參與而穫得成就,對年輕人來説,也許比金錢還重要。

而財富上的獲得,主要是靠股票分享,股票在變成現金之前,它的價格不是真的,但是價值卻是重要的,就是二個字 – ‘希望(Hope)’。

股票分红奬勵制度

設計一個符合人性的員工股票獎勵制度,就是’有功才給,没功就没有 ‘的制度,給努力的人希望,分享給應得的人,這是新創公司吸引好員工的工具。雖然大部分的新創公司股票目前沒有交易價值,但是未來增值的倍數成長,給人十足的想像空間,也給大家奮鬥的目標,不只是創辦人,一般員工在新創公司成功之後,也能有足夠的財務回報。

這些工具和方法包含了:

1) 直接發放股票。這個股票的來源主要是從未被創辨人分完的技術股而來,數量有限,初期你也不要印太多股票,造成股本變大,每股價值反而降低的問題。也要注意股票一般發出去是收不回來的,如果未來員工離職,也是會把股票一併帶走的。

2) 股票購買權Options,或是Warrents。也就是員工可以在一段時間後,例如一年二年後,再用數年分批執行,用這個權利來低價購買公司股票。Option和Warrent很不一樣,主要在税務和法令上的差異,但效果上卻是大致相同。例如設定Option的買價要以當時公司的行情價(Fair Market Value,FMV)為價格,例如十元,Warrent就可以随便訂,例如0.0001元。不過你也可以自訂FMV是0.0001元,總之精神是一樣的。

3) 增資時的員工認股權。當公司業績和機會都不錯,投資人準備投資時,你可以同樣製作一些新的技術股來發放績優員工,不過到了後期,因為不想讓股本變太大,可能增資時並不會多印技術股,此時,也許這也代表著公司成功有望,你可以在發行新股時保留一些给員工購買,分享給員工。

你的公司成功後,千萬不要忘記員工的辛勞,如果員工不是股東,不管是被收購或是上市,就算員工是最大功勞主力,也是分不到錢的,這點一定要注意。

和客户分享

當然如果你的公司成功,把利益和客户分享是好的想法,不過具體上,除非這個客户是你的策略性合作夥伴,並且有投資你,否則很難從利益上分享,除非有抬面下的交易,不過這是見不得光的,也不算分享。

與客户要完成交易,坐上談判桌基本上是必經之路,以談判技巧而言,小公司需要更多的戰術來完成交易,我在談判一章提過,談判七招,收集情報,拉出縱深,找出競標者,態度誠懇,了解態勢,虚實應對,立於不敗,這七步心法口訣,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。不過,有些人卻會不經意的用了第八招,那就是,說謊。

其實,在商務上,為了達成目標,說謊變成常態,明明產能只有五仟,卻和客户説有一萬;明明業績只有五百萬,卻宣稱一千萬;明明你就不想或不能和他做生意,卻還要冠冕堂皇地編一大堆理由,拐彎抹角的說’不’。好累吧?其實客户和你勾心鬥角,互相猜疑,也是很累的,何必呢?OK則合作,不行就下次再説,不是比較簡單嗎?

Tell the truth well

GE的Jack Welch説,對客户説實話很難,但一定要説實話。台積電的張忠謀説,Tell the truth (停頓一下) WELL,就是要説實話,但要説得好,不要不想清楚,笨拙的直接説出來,也可以不説,但不要説謊。

這些智慧之語告訴我們,為了達成目標而說謊,只會有一時的效果,就算客户這次買單了,但是一個謊會要再另一個謊來圓,一個接一個的,遲早會不小心露餡,客户也會識破,也就再見不連络了。

我以一過來人的身份和你説,把不好的實情好好地和客户説明,客户可能會失望,有些也許會很生氣離開,不過除非你毫無償值,多半客户不見得會離你而去,其實,如果你承認不足,錯誤,或失敗,但不隱藏,努力去彌補不足,從錯誤中成長,客户會更喜歡和你一起合作。因為别忘了,大家都是騙來騙去作生意,很煩的,找到一個不會騙你的廠商,像挖到寶一樣,一定會好好珍惜這個關係的。

和客户分享,是你的誠實,正派做生意,用祖先的方法踏實的做事,客户看得到,他們也會押寶未來的你,公司的利益,自然和客户連結起來。

和夥伴分享

Jack Welch 又説,The biggest cowards are managers who don’t let people know where they stand. 就是説,明明部屬或夥伴做事不如預期,但是因為種種原因,經理人没有把真實的狀況,説給他們聽,導致最後不可收拾的後果,這是經理人無能和懦弱的表現。

和夥伴分享,是你的真心,無論是好話或是壞話,只要是真心話,就算是吵架了,也是正向的,把問題攤開,大家一起來解決,問題才能解決。話憋在心裡,卻不説出來,是膽小的行為,創業需要勇氣,這樣的人創業是不會成功的。

雖說如此,這件事説來容易但做起來難,好話容易說,但不好的話,例如能力不足,要對朋友說,對合夥人說,很多人因為顧及友誼和面子,還要維持和諧,都是隱忍不發,我就曾經如此,等到問題不可控制後,才來處理,結局當然是很不好的。合夥人是朋友,只有真誠和直接,彼此說出來真正的感覺,才是對待好朋友,或是找到真正好朋友的方法。

除了公司內部人事管理之外,公司外部的狀況也是有好有壞,有時和員工溝通時,尤其是財務相關的事情,的確要保留一些。但是和合夥人夥伴之間,應該沒有秘密,好事也要講,壞事更要講,攤在陽光下,好事一起分享,壞事一些承擔,不要一個人作決定,尤其不要和A講得話和B講得話不一樣,製造不必要的麻煩,請把那些從外面學來的政治鬥爭方法丟到新創公司外,現在和春秋戰國裡人人算計的戰爭年代不一樣。

當然,這個前提是合夥人的互信基礎不可動搖,彼此能力經驗相當,最重要的是人品要正直,(見合夥的陷阱一合夥的陷阱二) 。如果你用真心誠意對待你的夥伴,但並未獲得相對的對待和改變,尤其別忘了這世界是有壞人的,好朋友講到錢也會翻臉,那麼該斷則斷,不要猶豫,不要回頭看,斬斷手腳也可以再出發,沒有成功的人一輩子是沒人恨的。

夥伴(合夥人和投資人) ,通常一定是大股東,大家一起的利益就是把公司做成功,成功後一起分享財富。在此之前,請你分享真心,對待你的夥伴。

學會分享

可能你會有類似的經驗,上帝常常會開一個玩笑,你越想要一個東西,它越不會來;你越不要,它搶著來找你。你越害怕失去,它就註定不是你的;你分享的越多,反而收穫會越多。

學會分享,分享成果,分享財富,分享實情,分享你的真心。把能幫助公司成功的人,員工,客戶,夥伴,他們一致的利益,和公司的命運掛鉤,一起幫助公司邁向成功。你才能有實力,分享你的成就,給需要的人。

沈默是金

這篇本來不在我的寫作計畫中的,不過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,我很有所感,特別作本篇。

這則新聞是某新創公司創辨人接受媒體專訪,大談他的矽谷募資之旅,文中多次強調Sand Hill路上的Top Tier創投主動邀約,表達投資的意願,目前也正在和數家國際大創投做進一步的洽談等等。

不料專訪文刊出後,其中一家的美國知名創投竟然主動發澄清信給此台灣媒體,說明本次拜訪並非主動邀約,實乃新創公司求見,並更進一步用大寫字NOT,澄清並強調本次拜訪未非投資討論,他們也沒有投資這家公司的計畫。

以我和老美作事十幾年的經驗判斷,這件事很嚴重。老美一般很有禮貌,就算是不爽也會很Polite的表達,不會那麼直白,你也可以說有一點虛偽,不過他們的教育就是如此。我看這個回信,完全不委婉,而且是直接發給媒體,感覺上他們就是要當著眾人的面,好好打這個新創公司的耳光。我想他們真得是氣瘋了,矽谷投資圈也很小,這個事情一定會傳,我覺得這家公司要在矽谷拿到錢可能不容易了。

這個事件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未公佈,我是外人也無從得知,不過我猜想這個新創公司,一定有什麼事情碰觸了這個創投的神經線,造成他們有如此強烈的反應。因為無從得知其它原因,我只能就我看到的來判斷,我想這個創投應該是認為新創公司沒說實話,但是問題應該不在這裡,真正原因應該是媒體曝光。

投資的決策過程一定是黑箱作業,創投之間雖然互通聲息,但是對好案子,競爭還是多過合作,爾虞我詐的。那有一個人還在事情未成熟之前,主動把這事告訴媒體,還把創投的名字都說出來。如果這個創投正在和其它公司在談一些相似的佈局,那要如何向那些公司說明。如果不是這種情形,這個新創公司抱大腿的方法這麼明顯,這個創投也完全沒有必要幫這間新創公司做背書。

其實,如果你有一點Marketing的訓練,聽過POP(Point of Parity)這個名詞,POP講得是當你推出一個新產品時,你希望消費者把你的產品和某一個己知的好產品聯想在一起,例如你希望消費者看到你做出來的新車,像Lexus一樣高級耐用,而POD又便宜很多,你的Marketing廣告行銷,就會刻意把自己的車子和Lexus做類似度的連結,這不是抄襲,但基本上就是抱大腿的策略。

所以,這個新創公司的策略並沒有錯,募資也是公司行銷的實踐,用POP來彰顯自己的身價,無可厚非,多半的募資者也很這麼做。另外,大多的人在會議中,也都會或多或少暗示也有其他的投資人在做投資評估,除了POP的用途外,也製造出有競爭者的談判籌碼(見談判一章),對本身有利。雖然這種作法在募資實務上有極大風險會弄巧成拙,不過對不容易直接拿出電話向同行DD的創投來說,還是有一定效果的,反之則無效。

如果這麼說的話,那這個新創公司其實做了正確的行銷策略,就只是沒說實話的問題了吧?非也非也,會議不一定要談投資,誰說和創投一定不能哈啦,如果你有讀我在說明DD(Due Diligence) 投資評估一章,投資人會利用哈啦時間向你做DD。很少人第一次見面會直接談投資的,一般都會從了解你這個人開始,所以會議中沒談投資很正常,創投不投也不代表案子不好,和他們自己的策略和條件也很有關係。至於主動邀約或求見,這常常是認知的問題,公婆都有理,說不清楚的。

說到這裡,我好像在幫這個新創公司開脫,也許有一點吧,因為我覺得創業不容易,台灣小公司,能夠和矽谷的大創投談投資,就算是求見,對方願意見,也代表這家公司還不錯,或是帶這家公司去找這些創投的人很夠力,總之這家新創公司必有過人之處,才可以走到這步。

可是,這不代表這個事件造成的錯誤不大條,壞就壞在好好一盤菜,還沒煮好就拿出來請客,辛苦的準備工作全部白費,你的賓客也氣到翻臉。事情過早曝光,是創辨人太多言了,多言誤事,私下說說一定沒事的,拿著大聲公對著大家說,有人一定會不爽的。如果創辨人稍微有一點募資經驗,幫公司多想一點,少想一些提升自我身價或面子的事情,或認識一些熟手的投資前輩,這個錯誤應該可以避免,可惜了。

創業者也要了解,媒體是靠報導內容吸引讀者,內容越聳動越好,他們並不了解內容本身的意義或含意,出了事也沒義務幫你,一切還是要靠自己拿捏控制,媒體是通路,不是內容提供者,更不是朋友,不要搞錯了。

我在不能說的秘密篇中說,”你有秘密,公司也有祕密,有一些秘密及讓人看不清楚的地方是OK的,你內心深處的想法,或是公司的全貌,應該要維持一些神秘感,這是對的。但是如果你決定要維持這個秘密,就請你誰也不要說,一點點都不能透露,包括親人和朋友;相對的,如果決定要說出來,就要想得週延,思考可能的結果,準備最壞的狀況。”

捭之者開也.言也.陽也.闔之者閉也.默也.陰也.陰陽其和.終始其義。”

“欲捭之貴周.即欲闔之貴密.周密之貴微.而與道相追.捭之者.料其情也.闔之者.結其誠也.皆見其權衡輕重.乃為之度數。” – 鬼谷子

沈默是金,有誠意就會守密,守秘密就不要張揚,其他請自行尋找翻譯。

創業者,尤其是公司負責人,你的責任比你想像的大多了,說錯一句話,有時和做錯一個商業判斷是一樣的,可能會影響股東權益。不過我沒說你公司不該曝光,相反的,只要不是在高度整合的市場中,公司常上新聞媒體是好事,對募資有利。但是創辨人本身,卻是不該多說話,至少,公開說話前請三思。

合夥的陷阱二 – 一定要合夥嗎?

創業點子無價?

創業第一個挑戰是什麼?找到一個好的創業Idea和機會?其實,在整個創業過程中,創業點子或是題目,通常是最簡單的部份,Idea真得是Nothing,機會是誰說了算呢?能不能把點子實際執行做出來才是重點吧。我看過有學校老師深怕學生偷了他們的Idea,還要學生簽切結書,真是好好笑;我也和一些所謂的創意公司開過會,會上有人說他們早在Wii之前就發明了類似體感的概念,借以表達自己創意能力的不凡。基本上我都是暗自偷笑,我還想告訴他們我在高中就發現了製造飛碟的原理。真得請你相信我,點子是無價的–就是毫無價值,除非你把它做出來。

募資其實不難

如果題目不是創業的第一個挑戰,那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找錢很難,對,找錢很難,但是如果你接受我在募資計畫中介紹的觀念,創業初期應該用最少的錢,而且最好是用自己和親朋好友的錢,親朋好友最挺你了,除非你已經信用破產了,否則請他們投資或向他們借錢,其實難度並不高。創業中期後,募資越形重要,如果不能製造一個投資人比你還想要的態勢,募資才會形成難題。

找合夥人是創業的第一個難關

其實合夥才是創業的第一個關卡,因為合夥是處理人的問題,日後在你創業的路途上,請記著人的問題永遠是最麻煩的,其他的問題用我的Divide and Conquer方法論,應該都可以解決。我在創業前的準備章節中,提到有五項要做的事,第一件事就是組織管理團隊和董事會,在新創公司裡,初期的管理團隊和董事會,應該就是合夥人,所以這關還是要過的。

一定要合夥嗎?

如果你的父母或是親友是做生意的,如果你問他們這個問題,十個有八個會說千萬不要合夥,並且可以舉出一個一個的實例,包含也許他們自己本身的痛苦經驗,或是新聞媒體說的,某某人做生意被合夥人騙,拿他名字去借錢作保,最後搞得欠一屁股債,還有沒有能力翻身的人,一輩子就此淪落了。實際上,做生意,開店,開公司,辨醫院,建房屋,最後合夥人吵翻,不只朋友做不成,變成仇人對簿公堂也不會少的。吵架追根究底都是為了錢,因為賠錢會吵,賺錢吵更大,人畢竟活在俗世中,能不被金錢誘惑,不為自身利益,終究是極少數的人。而朋友變仇人,是在創業過程中,最痛苦的部分,遠比金錢的損失感受大。這點我有親身經歷,感嘆人心難測,也有看過朋友開公司,被合夥人搞到吃不下也睡不著,還怕對方找黑道,合夥變成連朋友也做不成了,真得令人難過,是創業痛苦的根源之一。

其實沒人說一個人不能開公司,所以,合夥不是一定的,美國等外國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整個董事會,CEO,Secretary通通是同一個人,台灣雖有三董一監的規定,也可以只是填一填親朋好友的人頭,實際可以是一個人負責。所以沒人創業說一定要合夥,找不到合夥人也不是不創業的理由。

創業,你可以選擇不合夥,好像人可以選擇不結婚,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
為什麼要合夥?

不過,合夥還是一般人在創業時的選擇,俗語說,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諸葛亮,創業是打架,打群架贏的機會總是比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高。最重要的是,創業路途艱難,也很寂寞,遇到問題,有朋友可以討論或是互相加油打氣,是會有幫助的。合夥也是把餅做大的方法,如果合夥人同心協力,互補不足,其實是會有1+1大於2的效果。

另外,在台灣,就算是大公司,技術計畫項目通常也不大,所謂名為共同開發,其實工程師一般都是獨立完成一些次項目,很少有例如數個人合寫一段程式的經驗,也不嚴格遵守例如source contorl,check-out locking等基本的軟體開發協同工作方法。在這裡每一個工程師單獨一個人都不輸給任何一個矽谷的工程師,都是單打獨鬥的好手,但一群人加在一起常常反而不能增加戰力,不能集眾人之智慧和能力,協同作戰,就不容易打過別人,也是台灣工程師創業的重要問題點之一,也很難像矽谷一樣有這麼多成功的創業公司。

所以,創業可以選擇不合夥,但是有的話勝算會比較大,有較高的機會成功。當然,合夥出狀況,代價也很大。

合夥的最重要要件 – 信任Trust

進入本篇主題前,請先看本書合夥的陷阱中,我提出了六個”不要”,請確實消化吸收,例如剛開始不要有太多的合夥創辨人,三個最多了,兩個也不錯。太多創辨人的團隊一開始感覺聲勢浩大,到後來一定是內部茅盾問題叢生,就算是學生團隊也不會例外。

為什麼呢?因為未來誰也說不準,做生意最怕的就是被朋友出賣,合夥也是一樣。兩個人的團隊只要確保兩個人之間的互相信任關係即可,就是在最壞狀況下,我知道你不會背叛我,我也一定不會背叛你的。如果有三個人,就要確保A和B,B和C,C和A這三個關係都要穩固;如果有四個人,就要確保六個關係都要穩固;如果創業團隊有五個人,就有十個人之間的關係要維護,有十個可能變數,如果五個人裡還有小團體,關係會有變化,變數還會更多,請問這要如何確保那一天不出狀況?

如果你目前幫人打工,一定碰到過或將會碰到這個狀況,明明你的學歷能力都比較好,但老板還是挑了一個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,只是在公司年資遠遠多於你的人升官。有時候還真嘔,但你有沒有想過,這件事情其實和能力沒有關係,上面的人信不信任你比較重要。當你變成資方經理人後,就會了解,一個笨蛋,但不會背判你的笨蛋,比一個能力很強但可能會倒打你一把的部下,讓人安心多了。

同樣的,創業合夥時,一定是快快樂樂的,但是,困難出現後,一次兩次的,大家還能互相體諒,一起合作應對。但是次數更多後,困難大到能影響生活,挑戰人性極限後,只有信任的朋友不會背叛彼此。因為我知道,他不會叛我;他也知道,我不會叛他。其實,困難相對的是大成功,賺大錢,也只有信任的朋友才不會忘了彼此的努力。因為,我知道,他不會忘了我;他也知道,我不會忘了他。

沒有互信,千萬不要合夥

在這裡,我為何一直重覆用同樣”我知道他不會叛我”的句子,來描述互信,就是要提醒你,問問你自己的內心,你的合夥人,或是你將來可能的合夥人,有沒有讓你感受到這種強烈的相賴感,如果沒有,千萬不要合夥。我現在的合夥人,或甚至是好朋友,都要通過這個檢查。

沒有一段時間來磨,也不要相信這種互信感

如果你有感受到這種信賴感,那我還要問你,你認識他多久時間了?雖然說每一個人建立互信的標準不一樣,但是人的事情,還是要靠時間來磨,短暫的時間裡,人會假裝和隱藏,你也會因興奮忘了一些判斷力,或是不能共患難,或是不能共享樂,或是根本想騙你,說不準的。但是時鐘是一個最棒的照妖鏡,時間一久,真實的面貌會出現,信任感才會慢慢建立起來,二年、四年不長,五年、十年也有可能。四年的大學同學,二年的研究所同學,五年的同事,十年的好朋友,都是你合夥的候選人。

我聽過有人說,找不到合夥人,就到FB上大聲宣傳啊,或到什麼創業Party去認識其他創業熱血志士,志同道合就一起創業吧。同志們,人的事情有這麼簡單嗎?創業合夥很可能會像結婚一樣,是一輩子的事,只靠一些熱血談心,就可以找到這個人嗎?這樣做也許真得有些人運氣好碰到好人,不過大部分的人,日後也只能把這段故事,當做負面的成長教材了。

HP的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,Yahoo的David Filo和Jerry Yang,Google的Sergey Brin和Larry Page,是大學研究所同學。Bill Gates和Paul Allan是高中同學,Cisco的創辨人是夫妻,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是短暫同事,認識六年後才一起合夥成立Apple。我朋友的公司是兄弟檔,很成功。

不過,Amazon的Jeff Bezos,Dell的Michael Dell,也是沒有合夥人啊,公司一樣很成功。沒有互信,就不要合夥,而沒有合夥人,根本沒什麼,不要勉強,更不要為了合夥而合夥。

不要為了合夥而合夥

有一次一個大學生為了創業是否要合夥而苦惱來問我,我問他找合夥人真正的想法,他說他認為要合夥,生意才會做大,還要給合夥人40%的技術股權,才會把公司當成他自己的來經營,一起做大。但接著又說其實這個創業生意是家族事業,know-how和關係都在自己身上,合夥人也是學生,連全職都做不到。實際上他需要的是Sales和經銷商,於是我建議他可以考慮不要合夥,但利用分成及代理制度來擴大生意。合夥人是共同經營者,如果可以讓公司成功的東西都在自己手上,就不需要合夥。我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堅持合夥,不過在我的定義裡,這就是標準的為了合夥而合夥,合夥生意不見得會比較大。

我在第一次創業時,也犯了類似而且更經典的錯誤,我一開始找了幾個我最熟的好朋友好兄弟討論創業,但他們最後都因故不能和我一起回台灣創業。但我自己自認創業勢在必行,也準備好了,於是退而求其次,我找了一個同事的朋友,後來也變成朋友,我很欣賞他的個性和技術能力,認識了一陣子了所以算熟,但沒有共事過;又找了一個同事,其實他的負面評語很多,也和我不同組,算熟也不算很熟,不過畢竟是美商大公司,一流名校畢業,人有一定水準,我也認為我是管理老鳥,一定管的住的。這二位欣然接受我的邀約,第一位還專程從美國回台灣和我一起打拼,所以我自認的創業合夥Fellowship就此興奮地開始了,不過,這也是一連串錯誤的第一步開始。

錯誤一,合夥人雖然熟,但沒有熟到有足夠的信賴感,也沒有共事過

這個錯誤首先是我們誤判了團隊的技術能力,其實第一位合夥人技術好到是屬於Hacker級的高手,所以他是CTO,但他會Hack,卻不是Coder,比較像是高端系統管理員,但不是Programmer,因為沒有共事過,合夥前我並不了解這點(不過當然也要怪我創業前熱血充腦,沒做足夠的DD)。我自己雖是Programmer出身,但做管理和Business多年,架構設計還行,但程式技術早生鏽了,而且我在分工上是CEO。

另一位同事合夥人更絕,他是設定為COO或VP of sales&marketing。他比我早Quit,等我Quit後正式組公司後,他和我說,他因為答應其他朋友,所以要先去另一家公司,幾個月後才能正式加入我們的新創公司,剛開始就Part-time做。我聽到時有一點不知所措,不過後來想說就等幾個月應該還OK吧,就這樣開始了。(不過這個人最後連一天全職都沒來,後面再說)

學習一,找不到好的合夥人就不要合夥,不要退而求其次。

錯誤二,創業團隊裡有人是Part-time

創業是沒有Part-time的,唯一可以Part-time的例外理由是,合夥人目前全職的工作是新創事業必要的成功要素,其它都不行。創業是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的,怎麼可能兼職做。

糟糕的是,我沒看出來其實他part-time的真正理由,是低價入股,取得大量股權,再行觀望之實,勢頭好再加入,態勢不對就拖,反正錢不多,分明是用早期投資人的心態入市,而我們還呆呆的等他加入團隊,一起打拼。

更糟糕的是,我們在分配股權時,CTO和COO是一樣多的,我們也沒簽什麼股票回收合約,沒有加入團隊的,中途早下車的,這些便宜股票都是帶著走。所以好了,有一個CTO每日辛苦創業打拼,領一點點的薪水,而另一個COO什麼也不做,領別人的高薪,偶爾來公司打嘴砲一下,股票還一樣多。日子久了,聖人也會受不了的,因為太不公平了。

學習二之一,創業團隊沒有兼職,這點不能妥協。

學習二之二,正直人品(Integrity) 比什麼能力或名校更重要。

學習二之三,不要和投資人合夥,尤其是早期創投。

錯誤三,製造不公平的狀態,又處理不好

這個不公平的現象,日積月累,終於爆發了。CEO是A,另二人是B和C,B不爽C,B向A抱怨,C也和A抱怨,A夾在中間,試圖調解,希望大家以大局為重,但實際上問題沒解決,C還是不來,股票也不放,B越來越不爽,最後怪A偏心,沒能力,對A也不爽。C也怪A沒有把期望值和團隊說清楚,A還摸摸鼻子認了。

我就是A,這個笨蛋CEO,本來想居中協調,想來個兩全其美,不過,人的事情,尤其股票是錢的事,那有這麼容易解,人的互信一失,很難再建回來,於是我公親變事主,一個人怨我,一個人騙我,倒楣的都是做頭的。最後結局是兩敗俱傷,怨我的人離開了團隊,騙我的也永遠沒有加入團隊,不過都帶走了大量的股權,有人還要我用十倍的價格買回,比黑道還狠,不過我沒買

學習三之一,處理股票和錢的事,要事前規畫好,建立一個符合人性的制度,否則股票發出去後,是收不回來的。

學習三之二,做中間人協調,浪費時間,對創業也沒幫助。早點把話說清楚,問題能解決就解決,不能解決就斷,不要猶豫。

學習三之三,不公平是表面原因,錢才是真格的。一句話,人為錢可以變野獸,騙,算什麼。

錯誤四,以為合夥人是不用錢的員工

看完前面三個錯誤,你可能會以為我們只有三個合夥人,其實不是,後來在創業前又找了兩個人,總共五個合夥人。一字排開,不是名校畢業,就是美國知名大公司出身,相當唬人,很有面子。當然你也讀了我前面的建議,知道這又是一個創業團隊安排的大錯誤,自然也要Pay的。

找後面兩個合夥人時,其實都不是我的意思,CTO和那個part-time的COO各找了一個,我一開始並不同意,尤其其中一人,本來已經答應了他的同學加入公司(as員工),又要加入我們團隊(as創辨人) ,我直覺地覺得怪怪的,不過我並未堅持,主要是想說如果要用正常薪水請一個美國大公司出身的工程師,可能要天價,如果變成合夥人,就可以不用付薪水,或少少薪水就好了,想來也蠻OK的。

不過,長輩說,不要錢的最貴,真得沒說錯。有人適合當領薪上班族,你硬把他拉來創業,不只心態沒準備好,財務也沒準備好,果然不到一年就找個理由,東西做一半就落跑,股票也要我雙倍買回,一樣,沒買。

學習四之一,合夥人不等於免費員工,股權比錢貴多了。

學習四之二,沒有準備好,或是不適合創業的人,請來做員工就好,合夥只會害了雙方。

學習四之三,幹麼要五個人的創業團隊,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?

錯誤五,總覺得自己有什麼不足,需要合夥人來補強

創業找合夥人,的確是為了補足創業者本身能力或條件的不足,而期望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。不過你真得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嗎?例如我覺得自己技術能力退步,於是找了一個CTO來補強;覺得我商業判斷,公司開立,投資創業經驗不足,找了一個頂尖商學院畢業的Sales同事做COO。結果呢?我這個公司在創業四年多後高價賣出,所有創辨人都獲利出場。但是其實其它三個創辨人都在一年左右後拍拍屁股離開公司,後面三、四年完全未參與,技術也是在後期新進員工完成的,前面一年的東西大致都丟了,產品設計,商業規劃,募資,併購談判,後期都是我一個人加上公司管理幹部硬著頭皮,流血流汗完成的,和其它合夥創辨人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
就算是公司初期,商業機會構想,市埸調查,第一版到最後一版的BP都是我自己寫的,公司創立,找尋團隊,除FF外,資金也大多是我張羅的,技術不足,找法人找技轉合作,都是我的關係。其實,我當然有很多不足,但我沒有看到任何一項造成公司最後成功的原因,是因為我找的合夥人,補助我的不足而造成的。總的來看,我這第一場創業,合夥不只失敗,而且完全沒有必要。

學習五之一,不要因為你自己覺得有不足,就認為合夥人可以幫忙,解決問題的態度最重要。

學習五之二,不要以為別人的關係比較好,硬著頭皮做,比嘴巴會說有用多了。

學習五之三,能力和技術補強都不是合夥的原因,好的員工可能比合夥人更有用。有互信,個性上的互補,才是好合夥人。

合夥要加分,合夥不會加分就不要合夥

事過境遷,我這些第一次創業夥伴們,除了一位外,其他人都不連絡了,朋友變成陌路人,是心中永遠的痛,不過,人因為錯誤和失敗而成長,也因為壞事可以看到人性壞的一面,其實收獲最大的還是我自己。

現在我的合夥人,都是鐵的兄弟,我永遠不會叛他,他也永遠不會叛我。我們各有專長,互相支持,最重要的,都是經歷過同樣創業轉大人的過程,其它合夥的要件,也就相對不重要了。

Well, 創業一定要合夥嗎?就留給你自己判斷了。